有人用勞力做公益,也有人用財力做公益,如果用資料力來做公益,不知道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身為一個資料玩家,Data for Social Good 的概念一直是我覺得有興趣、有義務來做的東西。在 DSP智庫驅動 的夥伴共同努力之下,今年十月正式發起 Data for Social Good (D4SG) 計畫 (D4SG臉書社團),透過多場實體活動 ([1], [2], [3]) 匯集了好幾間已經有資料,也想要透過資料科學解決真實問題的非營利組織。這些組織的服務對象包含:兒童、老人、身障、環境、教育等等項目。透過與開拓文教基金會合辦「公益加值資料工作坊」的活動,在11/28, 29 週末兩天的時間,來了場 NPO 與資料人的大亂鬥。
以下筆者將以資料人的身份來談談「公益加值資料工作坊」的觀察。
跟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的淑貞姊的合作是很有趣的經驗,她讓我有機會做了一場「資料科學口譯」。淑貞姊想要透過環保署調查的土地污染數據評量個縣市政府的整治速度,一邊聽她講想法,就一邊將它翻譯成數學模型,定義出簡單直覺的指標,規劃一套嚴謹的資料分析流程。同組善於處理地理圖資的尼斯,就能夠根據統計指標計算出各縣市政府的表現,做出視覺化呈現以及名次排序。
來自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的致緯兄提出的問題真的很特別。以往的企業顧問案接觸的大多是在談怎麼從數據中找出開源節流的方法。但是,瑞信關心的卻是怎麼付出更多的錢,給更多的病童。進行這個專案,就好比做偵探一般,盡一切可能找出病童申請醫療補助人數下降的原因。進行「探索性資料分析」的過程令人印象深刻,大家七嘴八舌的猜測補助人數下降的影響因子,有經驗資料人則試圖把大家的「意見」翻譯成「量化的變數」,以探求補助人數與各種因子之間的關聯性,進而破解謎團。
還有很多引人注目的專案,譬如地球公民基金會期待【水污染監測地圖(以後勁溪為例)】、雙連視障關懷基金會探求【視障按摩師的就業公平機會】、生命線關懷總會想要知道【從1986年開始,求助個案有什麼樣的變化】、台中甘霖基金會關心【失智長者生理數據與長青課程的關係】、企業永續發展協會想要了解【台灣企業對碳揭露議題的表現】。
關於D4SG計畫,先別說回饋社會這麼崇高的話語。對資料人而言,這是一場練功打怪、提升自我價值的好機會,這種場合你可以從 NPO 那裡得到最真實問題跟真誠的回饋,又可以跟眾多深藏不露的高手合作,整個讓人熱血沸騰啊!
>> 原文刊登自「讀數一格」。
Month: 1 月 2016
- Home
- 2016 Archives
- 1 月 Archives